常州:体育强市,“跑”出“加速度”

2024年,是振奋人心的“体育超级大年”。这一年,巴黎奥运会常州健儿捷报频传、屡创佳绩;全民健身在“全城热跑”中迸发巨大活力;体育产业在“向新提质”中释放发展能力……2024年,常州体育干出了稳扎稳打、奋发有为的大好局面,在深入推动体育强市的“赛道”上,全力“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领跑提劲、鼓舞人心的出色答卷。

群众体育:引领健身热潮

图片

2024年我市全力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成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134.2公里。完成全市471个村(社区)一代全民健身路径点的新建和更新。投入310万元,进一步推动8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武进和天宁2条线路入选“魅力江苏最美体育”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

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先后承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五人制足球总决赛、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五人制足球、“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等大型全民健身赛事,“运动龙城大联赛”“常州市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全年举办15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30万。

深入实施体卫融合、深化科学健身指导。全市新增7家市级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年内完成慢病运动干预26000多人次、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57000多人;举办“运动健康大讲堂”50场,为2万余市民群众提供免费国民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

竞技体育:锤炼时代精兵

图片

2024年,常州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在“大赛突围”中彰显青春伟力,一批批本土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用拼搏书写青春华章,杨晓蕾、张影、范云霞巴黎奥运勇夺2银,吴艳、马雪峰等常州籍运动员世界锦标赛拼得8金,年内产生5位世界冠军,全市世界冠军人数增至31名,硕果累累的大赛成绩持续捍卫了常州竞技体育全省第一方阵的稳固地位。

省市联办女子垒球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女子手球获得全国锦标赛亚军;体教融合多点开花,市、区(校)联办项目总数增至14个;社会力量办队规模持续拓展。68家机构(单位)获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孵化基地”,新增市高尔夫球协会和奥冠体育2个社会力量办队点。全年向江苏省队输送21名运动员,金牌、奖牌、总分和人才输送均位居全省第三。

体育产业:释放发展潜能

图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赋能经济为目标,我市积极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建设新场景,各类品牌高端赛事乘数效应不断挖掘,赛事经济发展初显成效。

加快建设体育产业基础,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体育场地设施和产业品牌建设;全市体育彩票销售以31.5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武进区文体广旅局、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获评江苏省2024年度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创新推进智慧体育建设,推动互联网5G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研发应用,钟楼区西林全民健身中心获评省智慧体育场馆创新项目;切实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我市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达到16家;钱璟康复和华联医疗两家企业入选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体育赛事:激发城市活力

图片全年共举办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77项次,其中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巡回赛、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等国际比赛8项次,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常州赛区)等全国比赛41项次,各类省级比赛28项次。

积极打造全域马拉松赛事,实现“一区一马一特色”。各辖市区均推出“全域马拉松专享惠民活动”,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运动体验、健身年卡优惠和免费健康礼包等专项惠民政策,全年累计吸引跑者超10万名,常州西马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

赛事经济激发常州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其中,2024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拉动全市消费2.1亿元,“全域马拉松”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3亿元。

党建引领:凝聚红色能量

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融入日常、严在平常、抓在经常;推进作风转变,以巡察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深改细改,推动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赛风赛纪提升行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争先创模、训练备战、后备人才培养、体卫融合、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党建赋能全覆盖。

常州体育将瞄定目标,坚定自信,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在全市全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下,将持续擦亮“常有健康”民生名片,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更多体育力量。(邱国忠,陈中)